比幹是怎麼死的 比幹的真正死因揭秘
我們先簡略瞭解一下《尚書》、《史記》、《封神演義》在敘事上的真實性。《尚書》最早隻叫《書》,漢代才稱《尚書》。《尚書》原有3240篇,孔子刪為140篇。《史記·秦始皇本紀》載秦始皇34年丞相李斯奏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傢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可見,《尚書》經過秦火和秦末的戰亂,所存原文已經寥寥無幾瞭。以後的所謂《尚書》,據史學傢考證,都屬秦末和漢代的儒學門徒們偽造出來的,並非真正的《尚書》。故《尚書》又稱《偽孔傳》(見《古今尚書前言》)。因此,書中的許多東西都是以孔子的觀點站在周人的立場上說話的。難怪書中特別是對殷末周初的敘述,以頌周罵紂者多,揚紂抑周者少。
同樣,一部作為中國紀傳體通史的鼻祖《史記》,其中所用材料“殘缺蓋多”(《史記索隱後序》)。大概司馬遷編寫此書時,由於搜集資料艱難,為瞭急需,隻好“訪尋異聞,以成其說”(見《史記索隱後序》)。而且,有些隻能是“得之於名山壞宅,或取之於舊俗風謠。故其殘文斷句,難究詳矣”(《史記索隱後序》)。
《封神演義》基本上“是一部神話小說,它所寫的是殷周鬥爭,但並不符合於史實,其人物和情節,都是幻想出來的”(《800種古典文學著作介紹》,黃立振著。中州書畫出版社1982年版)。魯迅先生也批評《封神演義》“其根柢,方士之見而已”(《魯迅全集》1987年版第八卷)。書中荒誕的成分多,經不起考證。比如,民間傳說根據《封神演義》中比幹之死又衍生出比幹被剖心後去殷都朝歌以南百餘裡的心鄉安心之事,完全是後人附會的。據《新鄉縣志》記載:“至周初,新鄉這個地方屬西周王朝管轄,稱鄘。至隋,並入獲嘉,稱新電鄉,後歸汲郡,改稱新中鄉。之後,又改稱目今的新鄉。”看來,比幹被剖心時,還沒有“心鄉”,比幹怎麼會去“心鄉”安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