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神仙 | 比幹本是文曲星,又為何成瞭財神爺?
文章分類:夏朝
你也會想看的:夏啟死後出現瞭幾子爭權鬥爭?夏啟有幾個兒子
比幹,子姓,名幹,殷商沫邑(今河南衛輝)人,殷商宗室,商紂時丞相,紂王三大忠臣之一,《論語》中稱微子、箕子、比幹為“殷三仁”。比幹是殷商貴族商王太丁之子,帝乙之弟,帝辛(紂王)的叔父,官少師(丞相) 。
比幹幼年聰慧,勤奮好學,一生忠君愛國,倡導“民本清議,士志於道。”他20歲就以太師高位輔佐帝乙,又受托孤重輔帝辛。從政40多年中,比幹大力主張減輕賦稅徭役,鼓勵發展農牧業生產,提倡冶煉鑄造,富國強兵。
在文學作品中,比幹因火燒狐貍洞遭妲己記恨,被紂王處以剜心之刑,終年63歲(公元前1063年)。後來薑子牙封神時,比幹被封為文曲星。
奇怪的是,在如今的道教宮觀中,比幹並非是文曲星,而是作為財神爺受到香客的朝拜。作為一代名臣,比幹因何成為瞭財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