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招備考:《曹劌論戰》課文解讀
文章分類:春秋
你也會想看的:楚莊王問鼎,秦武王舉鼎,九鼎到底為何物?
教招備考:《曹劌論戰》課文解讀
一、教材解讀
(一)課文簡說
公元前684年齊魯長勺之戰,是歷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之一。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不是記敘這次戰役的進程,而是記錄曹劌關於戰爭的論述,它生動地說明,政治上取信於民,運用正確的戰略戰術和掌握戰機,是弱國戰勝強國的必要條件。全文的關眼是“遠謀”一語,通過人物對話,曹劌的“遠謀”和“肉食者鄙”都得到瞭鮮明的再現。
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敘述戰前曹劌求見魯莊公,通過他和魯莊公的對話說明政治上取信於民是作戰的先決條件。可分兩層:
第一層(開頭到“乃入見”),寫曹劌求見魯莊公的原因。開篇就指出戰爭發生的時間,作戰對象,戰爭的性質和魯莊公決定應戰。文中隻說“公將戰”而不提其他事情,實際上是說莊公處於被動地位,不得已而應戰,是為下文“曹劌請見”作鋪墊。接著寫曹劌和鄉人對話。鄉人的勸阻未必有深意,但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人民對統治者的態度;而曹劌的回答則說明他對這次戰爭已有深遠的考慮,對統治者的鄙陋也有認識,肯定瞭“請見”的必要。曹劌的答語正是全文的綱領,下文便一面寫曹劌的“遠謀”,一面寫莊公之“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