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卷
文章分類:元朝
你也會想看的:趙孟頫《楞嚴經》拓本,鄭親王藏。
元代畫傢黃公望獨擅畫山水,一生鐘情於江南的枯林雪峰,以疏體山水揮寫江南煙嵐霧嶺,喜用長披麻皴皴擦山石、坡巒,筆墨枯淡而不失清潤華滋,擴展瞭文人畫的抒情語言,標志著元代文人畫高潮的到來。黃公望的個性十分鮮明,他在後半生裡,以其“癡”相和“狂”態醉遊於山林、湖上,狂放之態,無以復加。平時,他飽飲煙霞雲靄,廣搜山巒丘壑,常常在他的“皮袋中,置描筆在內。或於好景處見樹有怪異,便當模寫記之,分外有發生之意。”人們都以為他癡瞭,實際上他是在自然山川中獲取藝術靈感而忘記瞭自我。
《富春山居圖》中國畫·局部)黃公望
黃公望最為著名、最富有傳奇色彩的繪畫是《富春山居圖》卷一作“無用師本”),分兩段藏於浙江省博物館和臺北故宮博物院。根據畫傢在卷尾的跋文,得知至正七年1347),黃公望在富春山的隱居之地南樓應允為師弟鄭樗別號無用師)作畫。他先以線條完成卷首山水的輪廓,再以淡墨皴擦。但他常常外出,畫幅擱在那裡一直沒有畫完。無用師擔心別人會巧取此圖,請黃公望先寫好贈予無用師的跋文。等他畫完,已是至正十年1350)瞭。這就是說,他斷斷續續花瞭三年多的時間完成瞭《富春山居圖》卷。但是,今天看上去畫卷仍然有一氣呵成之感。可見畫傢的心態一直處在寧靜平和之態,有學者說該圖仿佛一幅心臟跳動均和的“心電圖”。